殯葬百科

七月看著辦

七月看著辦

鬼學大師司馬中原每次講鬼故事都會先來上一句:「中國人怕鬼,西洋人也怕鬼,好恐怖呃⋯!」
感覺上好像到處都有鬼,於是如何驅鬼避邪就成了一門學問,甚至是一種商業行為。

其實台灣人認同的避邪之物可多了,比如隨身帶著的佛珠、玉佩,掛在門楣上的八卦鏡、山海鎮,廟裡求來的香火袋,神桌上擺放的令旗、古錢劍⋯⋯,這些避邪物品多到不勝枚舉,弄的鬼影幢幢!

此外在特定場合(比如參加喪事),或者前去特定地點(比如靈骨塔),或是特殊節日(比如端午節)也都有些特定的避邪物品。
在喪事場合基本上都會準備一些避邪之物,比如說淨水、淨符、芙蓉、茉草,效果如何不知道,但卻是基本配備,非準備不可。
而前往靈骨塔時除了淨符之外,也有隨身帶著七瓣榕樹葉與三十六粒糯米的說法。
在端午節時更必須在門口掛上艾草、菖蒲,或石榴、胡蒜。

仔細探究這些避邪保平安的東西,其來源或者因為形似,或者因為音同,或者取其含義,只要沾上邊,都有人會深信不疑。但也可別以為這些全是瞎編的,有的還真是古人傳下來的,比如端午節時將艾草、榕葉、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,然後插或懸在門上,這在《清代/顧鐵卿/清嘉錄》當中有一段記載:「截蒲為劍,割蓬作鞭,副以桃梗蒜頭,懸於床戶,皆以卻鬼」。
此外《晉代/風土誌》也寫了:「以艾為虎形,或剪綵為小虎,帖以艾葉,內人爭相裁之。以後更加菖蒲,或作人形,或肖劍狀,名為蒲劍,以驅邪卻鬼」。
在《宗懍/荊楚歲時記》說道:「日雞未鳴 時,採艾似人形者,攬而取之,收以灸病,甚驗。是日採艾為人形,懸于 戶上,可禳毒氣。」
端午節時值夏季初始,蟲蚊多,傳染病也多,而這些植物本身具有特殊氣味或藥效,古人多藉此預防疾病,才會流傳至今,也不能一概認為是無稽之談。

農曆七月到了,感覺鬼魂更多了。雖說佛教團體多年來鼓吹七月是教孝月、報恩月,甚至以殊勝來形容,然而無論佛教、道教也還是會舉辦大型超度法會,畢竟民間習俗與傳說才是主流,所以只能看著辦了。

易春秋2017/8/21

網路轉載
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

#殯葬搜尋首選,就在告別時刻